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?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9:00:36 天津市天津宏远家政有限公司

探究活动中的好奇探索——种子是怎么长大的?

文┃付佳   郭轩彤(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机关幼儿园)

1.好奇的萌芽

午餐时间,孩子们正在吃水果,乐乐突然举起一颗苹果种子问:“老师,这颗小小的种子是怎么变成大苹果树的呢?”这个问题立刻引发了其他孩子的兴趣,大家纷纷围过来讨论:“种子需要喝水吗?”“它会不会怕冷?”看到孩子们对种子充满好奇,我决定抓住这一教育契机,在班级的自然角投放了各种种子(如绿豆、向日葵种子等),并准备了种植工具和观察日记本,鼓励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种子的秘密。

2.探索与发现

孩子们第一次拿到种子时,小杰兴奋地说:“老师,这颗种子好小啊!它真的能长大吗?”我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:“你们觉得它能长大吗?它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什么呢?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:“可能需要水!”“还要阳光!”“还要泥土!”我鼓励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,或者通过绘本寻找答案。第二天,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发现:小雨和妈妈一起看了《植物的秘密》绘本,告诉大家种子生长需要土壤、水和阳光。浩浩用平板电脑搜索了种子发芽的视频,发现种子发芽时最先长出“小尾巴”。

于是,我们按照孩子们的提议,分组将种子种在小花盆里,有的放在阳光下,有的放在阴暗处,还有的没有浇水,准备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变化。

3.主动观察与记录

几天后,在阳光下浇过水的种子最先冒出了嫩芽,孩子们激动地围在一起观察。彤彤指着嫩芽说:“快看!‘小尾巴’真的长出来了!”而没有浇过水的种子却没有动静。小宇好奇地问:“为什么那边的种子不发芽呢?”我引导孩子们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种子,他们很快得出结论:“种子和小朋友一样,每天都需要喝水,身体才能健康,才能长大!”孩子们每天都会主动地去自然角观察种子的变化,并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观察表中。

4.深度探究与分享

随着种子一天天长大,孩子们的问题也越来越丰富:“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?”“小苗会开花吗?”我趁机投放了植物主题的科普书和放大镜,孩子们自发组成“探索小队”,有的负责浇水,有的负责测量小苗的高度,还有的用黏土制作了“种子成长模型”。

在分享环节,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发现。小琳说:“我爸爸告诉我,叶子是植物的‘厨房’,它能做‘食物’!”明明举着观察表说:“我们的向日葵苗已经比手指还高了!

​品格故事分享2

一场从“泥”开始的好奇之旅​

文┃孙超  胡巧梅(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松山后幼儿园)

孩子们对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,尤其是像泥土这种充满变化和探索可能的材料,最能点燃他们的好奇心。面对搜集来的泥土,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。有的轻轻触摸感受其质感,有的兴奋地扒开泥土中的小石子,纷纷叫嚷着想要用泥土做点什么。

泥土里都有什么秘密呢?

“老师,泥土为什么有的干有的湿?”“里面黑黑的小点是什么呀?”“我们能用它做些什么呢?”一连串的问题像小泡泡般冒出来,每双眼睛里都写满“我想知道”。这正是呵护好奇心的好时机。

我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微笑着反问:“你们愿意自己找找看,泥土里藏着多少秘密吗?”这句话像颗投入湖心的石子,激起了探索的涟漪。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:有的用小手捏捏搓搓,感受干湿泥土的不同;有的拿铲子挖来挖去,想看看泥土深处有什么;还有的端来水壶,好奇地给干泥土加水,观察它的变化……一场由好奇心驱动的泥土探索就此展开。

“1号勇士”萌出啦!

随着持续的探索,孩子们对“泥土里能长出东西吗?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我们决定一起亲手种植波斯菊。种植当天,孩子们围在种植区旁,每个人手里紧握着一把比手掌还小的塑料铲子。我一边示范,一边轻声讲解:“我们先给土壤松松土,让它变得柔软。”当铲子插入泥土时,惊起几只躲在草根下的潮虫,孩子们一阵欢呼。嘉羽把种子撒在土面上,急着要用铲子拍实:“这样它们就不会被风吹走啦!”我笑着摇头:“种子怕黑,给它们盖薄薄一层土就行。”朵朵的水壶嘴太粗,一倒水就冲出个小泥坑,种子顺着水流滚到了旁边。“快救救它!”她拉着旁边的婧婧一起用手指把种子推回土里,两人的指甲缝里都嵌进了泥土,却笑得很开心。最后大家商量决定,每天由“值日生”用喷壶给种子浇水,既不会淹到种子,又能让土壤保持湿润。

第五天清晨,来得最早的彦承第一个发现了嫩芽。他举着放大镜蹲在种植区前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:“快看,种子发芽啦!”孩子们瞬间围了上来,大家七嘴八舌地给小芽起名字:“叫点点!”“不对,像小逗号!”最后大家一致同意,按发现的顺序给它们编号,彦承发现的那株是“1号勇士”。

解决了小小的意外

然而没过几天,“3号勇士”的叶子蔫了。“是不是渴了?”悦悦着急地想立即浇水,我引导大家先摸摸土壤:“摸一下,湿湿的,说明它并不缺水。”孩子们趴在地上,仔细观察,最终发现—原来这个角落光照太少,3号的茎秆长得又细又弯。“那我们帮它搬个家吧!”孩子们小心地挖出3号,移栽到阳光充足的地方,彦承还找来小石子围在它的根部:“这样它就不会倒啦。”

10月末的一个早晨,孩子们刚进教室就尖叫起来—1号勇士开花了!淡紫色的花瓣像小裙子,风一吹就轻轻摇晃。“它在跳圆圈舞!”婧婧拉着小伙伴的手,模仿花朵转起圈来。很快,班级里陆续绽放出红、黄、白、紫各种颜色的波斯菊,孩子们每天都兴奋地数着:“今天又多了三朵!”放学时,我们给每个孩子和他们最喜欢的波斯菊合影。婧婧突然指着一朵白花说:“它的花心好像小太阳!”大家凑近一看,果然,黄色的花蕊一圈圈绕着,真像发出光芒的小太阳。

夕阳下,孩子们的影子和波斯菊的影子叠在一起,像个歪歪扭扭的问号。那些藏在种子里、花瓣上的秘密,像一颗颗好奇的种子,已经悄悄种进了他们心里,说不定哪一天,就会长出满世界的惊喜呢。

专家解析:

好奇是孩子主动探索世界的起点,是他发现、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推力。案例一和案例二都展示了在好奇品格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,对家长开展孩子的好奇品格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。

案例一中孩子的好奇源于班级每日进行的加餐环节,源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果实。一颗小小的苹果种子,在成人的世界中再平常不过,却能够引发孩子们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。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问题,教师适时地引导和“反问”,引领孩子更深入地探索,从而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。在案例二中,孩子们先是对泥土的质地、形态产生兴趣,随着探索的推进,孩子们聚焦于“泥土里能长出东西吗?”这一问题,开展了种植之旅。在种植的过程中,孩子们掌握了种子种植的知识、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,付出了努力与责任,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。
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利于探索的环境,鼓励孩子自由探索,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;并善用启发、引导等交流方式,激发孩子的求知欲;接纳孩子在探索过程中的试错行为,为孩子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。

​来源:《父母必读》杂志2025年10月刊

发布于:陕西